&esp;&esp;那个在国旗下抑扬顿挫讲话的少先队员已经步入了初中,他仍站在讲堂中,面对着阶梯教室几千双眼睛面不改色地演讲。
&esp;&esp;他生得眉眼如画,唇红齿白,皮肤又如同白雪一般。穿着白衬衫时,就像是一棵漂亮的小白杨。
&esp;&esp;底下好多人在光明正大地打量他呢。
&esp;&esp;初二这边,有人拍拍关飞渡的肩膀,问:“这就是他精心呵护的弟弟啊,长得可真好看,你看,咱们班的女生眼睛都黏上去啦。”
&esp;&esp;这人语气有些闷。
&esp;&esp;关飞渡也不高兴,但瞧着元宁如今卓越的表现,却也是与有荣焉。
&esp;&esp;神童班是他们学校单独设立的,和正常的年级不同,这个班级是小学读四年,初高中分别读两年,然后就能考大学。所以元宁十岁时没有读四年级,而是作为初一的新生代表讲话。
&esp;&esp;关飞渡听闻时,当即生了紧迫感,也跳了一级。
&esp;&esp;不过后来他心态放平稳了,元宁读书确实比他聪慧,他没必要在这上边同元宁相比较。
&esp;&esp;随着年龄渐长,他也不像是小时候那么幼稚,非得死磕烹饪不放,把那玩意儿当个兴趣爱好便是。
&esp;&esp;他知道了自己今后多半是要继承家业的,到时候就多赚点钱,让元宁安生读书搞搞科研学习什么的,他赚来的钱都给对方花。
&esp;&esp;等元宁发表讲话结束后,就兴致勃勃地从礼堂下来,同外面等着的关飞渡说话。
&esp;&esp;刚溜达出去,他看着关飞渡如今笔挺的身高,不由羡慕。
&esp;&esp;同样都是在长个子,为何他现在还是在关飞渡的下巴处?
&esp;&esp;关飞渡同他相处这么久,一看他这样蔫巴的小模样,就知道他在想什么。
&esp;&esp;他摸摸元宁的脑袋,哄道:“我现在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呢,还是长个头的时候。你可别急啊,等你到了我的年纪,也会蹭蹭蹭地往上长的。”
&esp;&esp;元宁一听他的话,好歹有了些安慰。
&esp;&esp;他眉眼都随之亮了起来,开心地说:“飞渡哥哥,谢谢你这次来看我演讲。”
&esp;&esp;“你的事我哪次不是尽量都到了?”关飞渡眼带笑意,语气柔和。
&esp;&esp;元宁却有些闷闷不乐:“可你最近都不带我玩,晚上也不让我去找你。”
&esp;&esp;按以往元宁这么说,关飞渡早就开始认错哄人了。
&esp;&esp;这个时候他却是脸颊腾地一下红了,支支吾吾个半天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&esp;&esp;元宁就用难过的眼神望着他。
&esp;&esp;关飞渡扛不住,轻咳一声,解释道:“岁奴,哥哥是因为身体变得有些怪怪的,所以才会躲着你,对不起。”
&esp;&esp;“也不用担心,不是什么大事,更不是生病了……等你到了哥哥这个年纪就会知道了。”
&esp;&esp;他磕磕巴巴、极其艰难地把元宁糊弄过去,脸颊早就红得跟番茄似的。
&esp;&esp;只有大盛朝的成人心照不宣地知道:关飞渡这少年人啊,是长大了。
&esp;&esp;第74章
&esp;&esp;近些年百姓的日子也是好过起来了。
&esp;&esp;渤海郡王长孙祯将版图扩张得越来越大, 治下领地也越多,是当之无愧的北方霸主。
&esp;&esp;现在他正往南边征战,毕竟休养生息了两年, 差不多也该磨刀霍霍向肥肉了。
&esp;&esp;而北方安定了这么些年,更是恢复了不少元气。甚至长孙祯一开始的治地渤海郡已有一座座繁华热闹的城池, 相较于之前的京城不知昌盛多少。
&esp;&esp;人人都说这是天佑渤海郡, 想来长孙祯便是天定的英明君主。
&esp;&esp;大家其实心里门儿清,如今的日子过得这样好,其实跟天幕也脱不了干系。
&esp;&esp;看现在书铺中那堆积如山的纸, 盈箱满箧的书,不都是源自于天幕上所传授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吗。
&esp;&esp;渤海郡外。
&esp;&esp;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从路上慢慢驶过。
&esp;&esp;车内有一身穿朴素衣着的中年男子, 作儒士打扮,瞧着也是一派清雅悠闲之态,正同旁边的小童正说着话。
&esp;&esp;小童舒